2025年上半年,中心紧密围绕科研服务与社会联结核心职能,成功举办了13场“教授·博士论坛”系列讲座。活动主题丰富多元,广泛覆盖各个领域,精准服务师生需求,积极拓展对外合作,取得显著成效。具体情况如下:
一、论坛活动概况:内容丰富,服务多元
论坛内容精准对接不同需求,主要涵盖四大方向:
(一)职业发展赋能(6场,占比46%):
杨家娣教授主讲《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求职简历》(2场)、《大学生求职面试礼仪与技巧》(2场),为同学们提供全面且实用的就业指导,助力职场启航。
陆俊汕副教授主讲《谈一谈恋爱》,深入探讨大学生情感健康问题,积极引导建立健康的恋爱观。
(二)前沿趋势与产业实践(3场):
特邀昆明学院高联雄副教授,精彩分享《鸿蒙生态进展及未来前景》(2场),深入剖析信息技术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。
张俊妍副教授(机电工程学院)深度解读《“双碳”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》,结合国家政策,精准分析新能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。
彭明兴正高级工程师(建设工程学院)倾情讲述《劳模精神与地质人的时代担当》,弘扬劳模精神,激励地质人勇担时代使命。
(三)人文素养与技能提升(3场):
张宏品副教授(国土空间信息学院)主讲《人际矛盾清零计划:非暴力沟通指南》(2场),有效提升师生沟通技巧,构建和谐人际关系。
高昆教授(马克思主义学院)以《茶香里的中国梦:乡村振兴中的一片绿叶》为题,深入挖掘茶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,探索文化赋能路径。
(四)科技成果转化实践(1场):
特邀云南省科学技术院蔡正达高级工程师主讲《解码科技转化新路径》,深度解读科技成果转化政策,分享实战经验,搭建省级合作桥梁。
二、紧密围绕部门职能,彰显服务与联结价值
论坛组织是部门核心职能的集中体现:
(一)深化科研服务:
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:为校内外学者(高联雄、张俊妍、彭明兴、高昆、蔡正达等)提供成果分享舞台,促进学术交流。
强化学生综合能力:针对性举办求职技能(4场)、沟通技巧(2场)等讲座,有效补充学生所需的职业素养与软实力。
对接科研转化需求:蔡正达专家的讲座直接回应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痛点,提供实操路径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
(二)拓展社会联结:
引入外部优质资源:成功邀请省级科研机构专家(蔡正达)入校分享,显著提升论坛专业性与外部链接强度。
服务国家与地方战略:讲座主题紧密契合“双碳”目标、乡村振兴、科技转化、新一轮找矿突破等国家与地方发展重大关切,彰显高校社会责任。
扩大服务辐射范围:求职指导、沟通技巧、情感教育等普适性主题(共7场)不仅服务校内师生,其内容也具有广泛社会需求基础,易于向社会辐射影响力。
促进协同联动:活动联合了校内多个学院(建设工程、机电工程、国土空间信息、马克思主义、商务信息)及校外单位(昆明学院、云南省科学技术院),体现了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