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管理与社会服务中心2025年上半年“青年学者讲坛”工作总结

发布时间:2025-07-11文章来源:科技与社会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:

2025年上半年,中心持续深化青年学术梯队培育核心职能,聚焦青年学者成长需求,成功举办了9青年学者讲坛讲座。论坛坚守青年主体、创新探索、文化融合定位,为校内青年学者提供专属发展平台。具体情况总结如下:

一、活动概况:创新破题,深耕特色

(一)传统文化当代转化(4场)

建设工程学院王祎婷讲师《榫卯鎏金绘盛世》(2场):以故宫纹饰为切入点,从建筑学与艺术史学的双重视角深度解码工匠精神

富格锦工程师《从黑神话悟空探寻山西古建之美》(2场):巧妙借助热门游戏 IP“黑神话悟空,以新颖的视角激活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。

(二)前沿技术实践探索(3场)

田稔助理研究员《从零碳工地到智慧建造》:聚焦绿色施工领域,提出创新路径,精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

人事处张若楠《数字亚文化下的虚拟偶像研究》:跨学科视角跨界解析新兴文化现象,为文化研究与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

(三)人文关怀与成长赋能(2场)

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璐苹《汉字之美》:从美学维度对汉字这一文化载体的价值进行诠释,深入挖掘汉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

商务信息学院杨瑞霞讲师《和青年朋友们聊聊就业》:直击青年职业发展的痛点,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建议,助力他们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。

年度特色:建设工程学院深度协同(承办6场),形成技术+文化双核主题集群;游戏IP嫁接学术议题(富格锦讲座)成创新亮点。

二、职能实践:固本培元,激发活力

论坛紧扣部门服务青年成长的核心使命,强化三大功能:

(一)构建青年学术成长通道

9位无高级职称青年学者(含讲师、工程师等)提供展示平台,覆盖新兴领域(虚拟偶像、零碳技术)

鼓励破圈表达范式:游戏IP活化古建文化、数字亚文化研究等,突破传统学术框架。

(二)激活校本青年资源价值

100%本校力量支撑:所有主讲人均为本校青年教职工,彰显校内人才储备厚度

跨部门协同深化:联动人事处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等5部门、学院,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。

(三)培育学科交叉创新生态

推动文工深度融合:建筑纹饰研究(工程+艺术)、游戏+古建传播(技术+文化),打破学科壁垒,促进学科交叉融合。

锚定时代前沿命题:零碳建筑、虚拟偶像等课题,强化青年学者社会关切。

总之,青年学者讲坛将持续发挥学术苗圃作用,通过提供成长型展示平台、倡导跨界创新表达、深挖校本青年潜力,形成创新孵化-学科交叉-人才培育良性循环。未来将进一步强化选题深度,拓展学科覆盖面,巩固论坛作为学校青年学术力量孵化器的核心价值。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

友情链接